當前位置: 首頁 / 主題服務 / 社會保障

《南通市“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發布

發布時間: 2022-01-05 14:11:16
信息來源: 南通市人社局
【字體:

“十四五”時期,是南通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的重要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高起點、大手筆建好江蘇開放門戶,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現代化篇章的關鍵階段。為持續推動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以下簡稱“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江蘇省“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和《南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全市人社事業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來五年全市人社事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全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中央、省、市決策部署,積極應對重大疫情風險挑戰,堅定扛起人社部門職責使命,凝心聚力促發展、強保障、惠民生,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人社事業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就業創業實現高質量

“十三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累計5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發放穩崗返還資金6.29億元,惠及企業3.51萬家次、職工189.75萬人次。全市擁有省級創業示范基地32家,新增創業9萬人,創業帶動就業33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87億元。出臺《南通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開展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30.64萬人,撥付培訓補貼資金1.07億元。建檔立卡低收入勞動力納入就業跟蹤管理服務8.57萬人次。發放靈活就業補貼、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相關補貼等共涉及24.3萬人次、共計11.42億元。

(二)社會保險制度更完善

2016年全面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2019年全市“中人”待遇核定比例達到95%,在全省率先落地落實。2020年,全市做實財政全額撥款單位職業年金賬戶,啟動職業年金待遇試點支付?!笆濉逼陂g,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146.9萬人增長至173.7萬人、增幅18.2%,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2%以上。常態推進“同舟計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143.5萬人,全市在建和新開工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達100%,失業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1%以上。養老金連續調增,2020年,全市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養老金增至2462.3元,市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人均月標準253元,各縣(市)為170元,全市約168萬人得益受惠。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機制和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明確向65歲以上人員適當傾斜。失業保險金大幅提升,人均月標準從949元提高至1574元,增幅65.86%,市區標準從1007元提高至1608元,增幅59.68%。工傷補償水平穩步提高,全市工傷保險定期待遇人均月標準從1846元提高至2622元,增幅42.03%。社保扶貧實現全市低收入人員困難群體應保盡保,涉及人數達11.74萬人,其中享受社保費代繳4.06萬人,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7.76萬人。

(三)人才引培取得新質效

“十三五”期間,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實施高層次雙創人才倍增計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和《關于進一步集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8年頒布施行江蘇省首部人才地方性法規《南通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深入實施“通籍英才歸雁計劃”,累計吸納7萬余名通籍高校畢業生回通就業創業。人才資源總量達145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1.6萬人、高技能人才49.88萬人,每萬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為1095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總量的38.27%。建有省部共建中國南通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國家級人才載體75家,省級人才載體88家,市級人才載體115家。

(四)勞動關系呈現新氣象

“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99.5%以上,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98.5%以上,成功創建2家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7家江蘇省優秀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6家江蘇省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1個江蘇省優秀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2個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和7個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示范園區。出臺《南通市市屬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定期發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企業人工成本,三次研究制定企業工資指導線,三次上調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十三五”期間一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增至2020元/月。共調處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53184件,結案率達98.8%以上,一級網格調處勞動糾紛案件成功率達94.8%。率先與上海市黃浦區簽訂《長三角區域(黃浦-南通)勞動保障監察工作戰略合作友好共建框架協議》,與上海市虹口區簽訂《長三角區域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戰略合作友好共建協議》。

(五)公共服務打造新模式

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創新工傷保險“一件事”機制,成功打造工傷保險“一窗辦”“網上辦”服務模式。首張電子職稱證書、首批應用電子章生成,實現職稱證書領取“零次跑”。人社審批服務清單內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0%。承擔全省基層人社平臺標準化建設示范試點工作,全面完成城鄉一體的標準化街鎮、村居人社基層平臺建設。全市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用戶統一注冊、認證、管理和精準識別,服務全過程追蹤和監督,自助查詢服務多樣化,就業獎補網上辦。建成省內領先全市統一的公共招聘服務平臺,注冊會員總量8.9萬個,發布線上招聘信息11.1萬條、崗位65萬個;依托平臺舉辦各類招聘會1306場,進場單位5.1萬家、發布招聘崗位135萬個。

表1 “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十三五”

規劃目標

2020年末 完成情況

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40

50.7

2.城鎮登記失業率(%)

<4

1.75

3.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

>94

95

4.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萬人)

5

8.77

5.扶持城鄉勞動者自主創業人數(萬人)

6

9.04

6.城鄉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免費基本職業技

能培訓覆蓋率(%)

100

100

7.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98

98.17

8.失業保險參保率(%)

98

98.19

9.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135

143.5

10.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

>98

99.5

11.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

>95

98.5

12.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

>94

98.8

13.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萬人)

620

800.4

二、面臨形勢

(一)戰略機遇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對穩就業保就業、完善社保制度、人才培育、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作出全盤布局。十九屆五中全會后,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作出重要講話指示,這對我們深入貫徹五中全會精神,高起點、大手筆科學謀劃全市人社事業“十四五”規劃,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戰略指引?!笆奈濉睍r期我市經濟“過萬億”后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為人社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人社事業制度體系日漸完善,使全市民生保障更加充分,更可持續;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疊加實施,為我市爭當“一個龍頭、三個先鋒”帶來更多機遇,也為我市人社事業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二)問題挑戰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美經貿摩擦趨向長期存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隊伍建設、勞動關系面臨更多挑戰。我市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勞動力引進缺乏優勢,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部分勞動者就業不穩定,對做好就業工作、提升就業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贍養比逐年下降,社保參保擴面空間收窄,對社?;鹂沙掷m運行帶來很大挑戰。高層次人才、技術技能人才規模素質結構不能很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評價獎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經濟領域風險、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使勞動關系矛盾糾紛更趨復雜化、多樣化、顯性化,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出更高要求。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高起點、大手筆建好江蘇開放門戶,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推動我市人社事業全省站前列、長三角當示范、全國有影響,為我市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現代化篇章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和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斷提高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自覺服從和服務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努力完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承擔的各項改革發展任務。

——人民至上,厚植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正確把握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眼于“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持續興辦民生實事,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擴大人社公共服務優質均衡供給。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緊緊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目標引領、問題導向,完善人社領域各項制度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增強人社領域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營造公平就業制度環境,健全社保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完善和諧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人社制度體系。

——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積極對接長三角區域,加強跨區域協調聯動、政策銜接,構建區域聯動協作、優勢互補、一體化協調發展新格局,實現重大民生事項共商共建,社會保障“聯網、聯調、聯管、聯辦”四聯目標。

(三)發展目標

就業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堅持需求導向,加強人力資源開發,促進勞動者素質持續提升,改善人力資源市場供給側結構。實現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開展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15萬人,扶持城鄉勞動者成功自主創業8萬人。

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質量進一步提升,法定人群全覆蓋得到鞏固,社會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笆奈濉蹦?,全市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在職參保人數316萬人,其中,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00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4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48萬人。

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更加迸發。打造具備多種功能,涵蓋多種業態的人力資源產業園,構建“上下貫通、梯次銜接、功能互補”的人才載體體系。人才總量顯著增長,載體能級優化提升,人才結構趨于合理。寬視野集聚創新人才,持續優化人才政策,積極引進重點產業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全面提升各類人才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到“十四五”末,全市人才總量達17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5萬人。新增省級以上人才載體30家,新增取得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人數12萬人次。

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企業工資分配制度和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更加健全,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工資收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勞動關系協商協調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勞動關系協商協調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勞動關系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效能不斷提升,企業用工合法規范,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力保障?!笆奈濉逼陂g,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不低于60%、仲裁結案率不低于92%,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不低于98%。

人社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積極推進人社信息化建設,全面實現經辦業務不見面辦理。全方位多渠道提供各業務“網上辦”,手機APP“實時辦”,自助服務一體機“就近辦”,線上線下“協同辦”;建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人社服務向移動端、自助端等延伸,實現人社服務全程信息化。

表2 “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主要指標

指 標

2025年目標

屬性

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65】

預期性

2.城鎮調查失業率(%)

5左右

預期性

3.城鎮登記失業率(%)

<4

預期性

4.扶持城鄉勞動者成功自主創業人數(萬人)

【8】

預期性

5.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人次(萬人次)

【60】

預期性

6.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200

約束性

7.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率(%)

>90

預期性

8.失業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140

約束性

9.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148

約束性

10.人才總量(萬人)

175

預期性

11.高技能人才數(萬人)

55

預期性

12.新增取得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人數(萬人次)

【12】

預期性

13.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數(萬人次)

【25】

預期性

14.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

>60

預期性

15.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

>92

預期性

16.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

>98

預期性

17.電子社??ㄉ觐I人數(萬人)

400

預期性

注:【】表示五年累計數。

四、重點任務

(一)推動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培育扶持具有較強吸納就業能力的產業發展,強化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健全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1.科學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加快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及時跟蹤就業形勢變化,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構建多層次的就業數據管理體系。加強就業政策與財稅、產業、投資、貿易等宏觀經濟政策以及人才、教育、培訓、社保等社會政策的統籌協調,形成有利于促進就業的宏觀政策體系。堅持深化改革,加強監管,加快消除制度性、體制性障礙,健全機制,優化環境,提高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決定性作用。

專欄1 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

精準推送創業扶持政策,提高廣大群眾政策知曉度,開展多層次的政策業務指導,開展各類創業活動,營造濃厚創業氛圍。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功能,繼續推進市級創業示范基地和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建設,夯實基礎,嚴格評價標準,每年評價10個市級創業示范基地、30個優秀創業項目。

2.全力拓展創業就業空間。拓寬創業投資融資渠道,管好用好創業貸款,合理增加貼息資金投入,擴大擔?;鹨幠?。發展社會化、專業化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市級創業培訓項目庫,將引進實施的入庫項目納入當地政府財政補貼目錄。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形成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開放式綜合服務載體。

3.健全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全面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轉崗轉業培訓,組織就業重點群體參加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創新職業培訓形式,增強職業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以企業、職業院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為依托,以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為主要內容,覆蓋全體、貫穿終身的培訓體系。加快推行工學一體、“互聯網+”等培訓,統籌建設綜合型實訓基地和地方產業特色型實訓基地,構筑布局合理、定位明確、功能突出、信息互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網絡,不斷提升公共實訓能力。

專欄2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堅持需求導向,適應“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和勞動者就業創業需求,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次,著力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實現南通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能人才支撐。

4.全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全面開放線上失業登記入口,扎實推進在線辦理就業服務和補貼申領,優化登記失業人員分級分類服務。持續開展線上招聘服務,有序開展小型專項供需對接活動。推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調查和就業服務,更大力度開辟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強化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開展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鼓勵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農村低收入勞動者就業。引導農民工安全有序轉移就業,鼓勵開展勞務用工對接,支持對口幫扶地區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積極促進本地農村貧困勞動力、貧困殘疾人中的勞動力、退捕漁民穩定就業和轉移就業。

(二)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保全體人民社會保障基本權利的實現。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形成社會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謀的發展局面。

1.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和全國統籌改革工作。按照全省“五個統一”要求,把握基金省級統收統支統管核心要義,確保省級統籌各項要求落地落實;按照國家和省部署,穩妥落實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和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政策。健全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社會救助制度無縫銜接;嚴格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實現被征地農民“剛性進保、即征即保、應保盡?!?。完善工傷保險“三位一體”制度體系,落實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積極推進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創新工傷預防宣傳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工傷預防培訓工作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工傷預防培訓工作,扎實提升工傷預防效能;加快推進工傷康復工作,探索職業康復試點經驗。落實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

2.推進社會保險全覆蓋。以實現“人人享有養老保障”為目標,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以新業態從業人員為重點,持續精準推進社會保險參保擴面,確保參保對象“應保盡?!?,構筑更加堅實、穩固的“社會保障網”。加大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人員、新興業態從業者和農村地區企業勞動者的工傷參保力度,探索建立職業傷害保障體系。通過法律強制、完善政策和工作推動,將工傷保險法定覆蓋人群全部納入制度保障范圍。持續推進“同舟計劃”,完善部門協作機制,重點推進交通運輸、水利、能源和機場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努力實現在建和新建項目全部參保。

3.推進更高水平社會保障。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落實職工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按照國家和省部署,做好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健全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機制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待遇保障水平;鼓勵引導勞動年齡段城鄉居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健全完善企業年金制度,鼓勵引導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建立企業年金,提升企業職工養老保障水平。支持和發展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完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標準,合理提高工傷保險待遇水平。

4.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夯實社會保險基金安全基礎,推動社保經辦機構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全面實施《江蘇省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條例》,建立健全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風險防控體系,升級改造監控系統,建立常態“技防”監督機制。加強現場監督檢查,打擊侵害基金安全行為。深化社會保險基金安全評估,加強對基金安全狀況監測。積極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促進基金保值增值。

(三)激發多層次多領域人才活力

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加速培育一批門類齊全、功能配套、特色鮮明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集群。爭創省級乃至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區域經濟發展引進更多中高端人才。強化市場功能提升,打造長三角地區一流人力資源市場,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高人事考試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鄉土人才隊伍建設,增強人才供給能力。

1.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強與省內各市戰略合作,建立立足南通、輻射蘇中、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打造省級市場品牌。全力打造智能化人力資源市場,實現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和職業供求信息的精準采集、監測,建立職業指導專家庫,引進品牌職業素質測評系統,強化職業指導特色服務,實現服務轉型升級。引進國際化專業機構,引導本地機構轉型升級,加大人力資源項目和課題的引入和研發,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笆奈濉逼陂g力爭吸納不少于15萬來通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其中回通就業創業的通籍高校畢業生達到6萬。

2.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落實落細各項任務。完善評價標準,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等傾向,注重考察各類人才的專業性、創新性和履職績效、實際貢獻。合理設置和使用論文、專著、影響因子等評價指標,增加技術創新、專利、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標準制定等評價指標權重,對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人才實行差別化評價。豐富評價方式,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注重引入第三方評價體系,依托公共人才服務機構、行業學會和協會等專業機構組織評審,發揮多元評價主體作用。進一步加大職稱評審權下放力度,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結合自身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自主評價人才,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加強職稱評審全過程監督,科學設置評價程序,逐步實現職稱評審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網上評審。全面推行電子證書,開通職稱證書查詢驗證服務。

3.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聚焦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包含技工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大力開展技能人才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以世界技能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江蘇省技能狀元大賽為引領,培養選拔一批高技能領軍人才。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創業(創新)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等載體建設,支持企業、院校、社會團體建設競賽集訓基地。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成立“技工教育聯盟”,努力改善南通工貿技師學院辦學基礎條件,建成一所省級重點技師學院。開展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完善技術工人晉升激勵機制。

專欄3 高技能人才培育計劃

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建設辦學理念先進、特色鮮明、機制靈活、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需求及高素質就業相適應的現代技工教育體系。創建高水平高質量技師學院1—2個,打造一批品牌特色專業。構建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創業培訓(實訓)基地建設,實現以賽促育,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新增高技能人才5萬人,建設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20個、市技能大師工作室50個,評選市企業首席技師50名。

4.創新鄉土人才隊伍建設。貫通“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組織領導鏈路,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加強政治引領和頂層設計,加強政策集成和服務優化,加強目標規劃和責任考核,引導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鄉村人才振興的新格局。貫通“聯合融合、傳承吸納”的平臺載體鏈路,積極打造國家級傳承基地、傳習中心,依托各類產業園區、企業等建立省級實習教學基地,成立各類鄉土人才專業合作社或協會,積極探索“就業+培育”雙向發力模式,增強鄉土平臺的吸引力、承載力和創新力,“十四五”時期新建市級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20個。貫通“周期培育、動態管理”的培育管理鏈路,深入落實省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創新周期遞進式人才培養體系,推進鄉土人才數據庫建設,加大技能培育和技藝傳承力度,建立鄉土人才技能與職稱貫通制度,不斷提升鄉土人才培育質效。

專欄4 育人才興鄉村五年行動計劃

建強省市鄉土人才載體,至“十四五”末省市級鄉土人才載體數量達30家。以省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為牽引,采取數據平臺管理、周期動態選評等方式,創新開展鄉土人才職稱評價和技能等級認定,強化鄉土人才專業能力提升,每3年選樹一批優秀鄉土人才。搭建鄉土強能展示平臺,組織參加鄉土人才傳統技藝技能大賽、省鄉土人才“成果展”,拓寬鄉土人才發展空間。

5.加大青年人才引培力度。加快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營造有利于青年人求職創業、成家立業的良好環境。組織和參與“中國江蘇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江海英才創業周”“南通市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等系列引才聚才活動。借力“全國百所高校院所江蘇行”“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南京留交會、廣州留交會、南通人才高校工作站等平臺資源,廣設南通招才引智前沿陣地,鞏固和提升南通高層次人才合作洽談暨博士后招引、南通名優企業校園行等現有人才招引活動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南通招才引智工作質效。實施“優青5322”集聚工程、通籍英才歸雁計劃等本土人才工程,全面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蓄水池”。

專欄5 “優青5322”集聚工程

圍繞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目標,不斷升級優化青年人才政策,細化配套各類服務細則,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為青年人才來通留通提供全方位支持;拓寬人才引培渠道,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賽選才、條線選才、搭臺選才等形式,積極打造“通攬英才·才匯江?!币幌盗谢顒悠放?。每年新引進青年高層次人才5000名,其中留學回國人員300名,博士研究生200名(含博士后20名)。

6.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貫徹落實《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制度,分層分類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構建適應新時代事業單位發展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完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健全崗位設置動態調整機制,規范組織競聘上崗,逐步推行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完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行業、專業和崗位類型特點的分類考試辦法,不斷提高公開招聘的科學化水平。健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培訓、考核和獎勵機制,開展事業單位崗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專項培訓,強化考核結果使用,激發事業單位人員干事創業活力。鼓勵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探索打破人才流動、使用的體制機制壁壘,拓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渠道。完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監督機制,明確監管主體責任,健全調查處理機制。

7.規范開展創建達標評比表彰活動。貫徹落實國家和省表彰獎勵政策規定,出臺《南通市創建示范活動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南通市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嚴格創建達標評比表彰活動項目管理,規范組織實施創建達標評比表彰活動。

(四)深化企事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工資制度,健全企事業單位工資決定和合理增長機制,增加多渠道收入來源,開展新一輪富民增收行動,探索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價值的實現形式,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等重點群體增收潛力,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促進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推動人民群眾共同富裕。

1.健全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企業工資分配決定機制,深化工資集體協商,促進企業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努力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完善最低工資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適時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保障低收入勞動者合理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完善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機制,推進發布重點行業、新興行業以及技能人才等重點群體薪酬調查信息,為企業合理確定工資水平提供更具針對性引導。加強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深化國有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和工資總額管理政策,健全國有企業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加強國有企業工資內外收入監督管理。

2.完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全面貫徹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落實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優化績效工資總量管理辦法。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分級分類優化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辦法,貫徹落實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機制,探索多元化分配方式,完善符合事業單位行業特點的收入分配制度,進一步激發事業單位人才建設和創新創造活力。

(五)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維護勞動者權益,促進企業發展,有效預防和化解勞動關系矛盾糾紛。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創造公平就業環境。完善勞動權益保障機制,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1.健全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實施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打造金牌勞動關系協調員、金牌協調勞動關系社會組織、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立健全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長效工作機制,加大指導培育、評估認定、正向激勵力度,持續擴大各類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參與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的覆蓋面。積極推進省級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建設,探索勞動關系治理的創新路徑。實施重點企業用工指導計劃,針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重點區域送政策、送培訓、送指導、促和諧。加強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設,全面推動三方機制向工業園區、鄉鎮(街道)和行業產業系統延伸。規范勞務派遣用工行為,探索勞務派遣企業信用管理。建立健全勞動關系風險研判機制,強化勞動關系矛盾源頭治理,切實防范勞動關系領域系統性、區域性、局部性風險。

2.完善勞動人事爭議多元化解機制。推進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協調工會、商(協)會依法建立行業性、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構建多層次全方位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工作格局,滿足多樣化維權服務需求。開展“智慧仲裁”建設,完善“支云仲裁庭審系統”,制定網上受理、管轄、庭審、送達等工作制度。完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質效管理機制,強化質效監測,切實提升仲裁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強裁審銜接,強化長三角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的互動交流,推動實現裁審裁量標準一體化,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高度統一。

3.全面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工作。進一步完善夯實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網格化管理制度,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完善多部門綜合治理和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實施用人單位信用分類管理制度,規范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欠薪“黑名單”管理。深入實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壓實屬地責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事前預防、事中監管和事后處置同時發力,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報酬權益,實現全面根治欠薪。強化勞動保障執法檢查,大力落實“雙隨機”抽查和重點監督檢查相結合的日常巡查機制,組織開展規范勞務派遣(服務外包)用工、規范新業態勞動用工等重點問題專項整治。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建設,實施分級分類培訓。

4.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不斷提升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開展農民工培訓,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擴大農民工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完善農民工服務保障機制。發揮農民工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鼓勵和引導更多農民工投身鄉村振興建設。加強農民工工作宣傳,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六)優化更便民公共服務體系

依托全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全力打造集成式、有溫度、智能化人社服務品牌。深入推進行風建設,創新公共服務方式,提升均等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健全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

1.持續推進人社全領域信息化建設。增強業務經辦、公共服務、基金監管和宏觀決策等功能。實現業務流程標準化、業務協作自動化、監督控制透明化、分析決策科學化,推行主動服務、業務下沉、綜合柜員制、同城通辦、異地通辦等業務模式,從源頭上解決 “循環證明”等問題。通過人社大數據進行反欺詐、待遇資格認證、個性化咨詢等深度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2.持續推進人社服務優化工作。大力推進人社“綜合柜員制”改革工作,深入實施“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努力打造百姓眼中的人社“一件事”服務。推進政務資源集成共享,加快智慧南通“一卡(碼)通城”建設。建成預約服務、上門服務、應急服務等環環相扣的零距離便民服務體系。

3.持續推進人社隊伍建設。加強人社系統干部職工隊伍能力建設,常態化開展業務技能練兵,培樹和宣傳“人社知識通”。建立公眾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完善落實“好差評”制度,常態化開展窗口暗訪,健全監督問責機制。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法治建設

鞏固“法治政府”建設成果,全面推進法治人社建設。規范合法性審查工作,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促進重大行政決策法治化。加強行政執法管理,自覺接受監督,促進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實“八五”普法要求,組織開展人社領域法治宣傳教育。

(二)加強財政保障

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強化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重大改革、重點項目的資金支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規范財務行為,強化審計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做好宣傳引導

健全工作制度,突出主題主線,全力做好人社成果宣傳。堅持融會貫通,統籌網上網下,強化矩陣建設,突出抓好政務新媒體建設。做好輿情監控工作,防范化解人社領域風險挑戰。

(四)落實規劃責任

本規劃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實施,規劃確定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隊伍、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建設等主要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地后,要制定任務分解落實方案,要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考核體系,要定期檢查、落實到位。

(五)強化監測評估

完善監測評估機制,強化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加強年度計劃編制工作,科學設定年度計劃指標。2023年和2025年,分別組織對本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中期、終期評估,檢查規劃落實情況,評價規劃實施效果,分析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形成中期和終期評估報告。


政策解讀

(責任編輯:瞿慧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桃蜜